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您可能还需要

中国制造深陷“假药门”

近日中国制造陷入“假药门”,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形象和口碑受到影响,而这背后则是国外充满嫉妒的贸易阻击。

据报道,近日中国制造陷入“假药门”,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形象和口碑受到影响,而这背后则是国外充满嫉妒的贸易阻击。下文是《国际金融报》原题为《“假药门”背后的贸易阻击》的报道。

日前,英国《卫报》报道称,非洲疟疾无法根除源于假药,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所销售的1/3疟疾治疗药物都是假药或不符合标准,而这其中许多来自亚洲的中国和印度。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1月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又对所谓“中国假药危害美国”进行了报道。一时间,中国药品甚至整个“中国制造”被西方推上“审判席”。

1月9日,《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位国内外专家认为,新兴市场的制造能力正遭遇欧美“再工业化”的挑战,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大,此次事件就是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复杂化的一种集中表现。

中印“被假药”

外媒关于“亚洲假药在非洲”的报道播发后,中国和印度两国均进行了反驳。印度官方新闻发言人辟谣称,“没有假药从印度流向非洲,不过会对欧洲媒体报道出的问题加以核查。”

当地时间1月7日,处在风口浪尖的乌干达卫生部副部级常务秘书阿苏曼·卢夸戈表示,“报道不应将医疗服务之事政治化,因为这关乎人的生命。”不排除有人盗用“中国制造”标签从事非法交易。卢夸戈称,“此报道恐怕并非出于好意。为什么报道只提到一两个国家?报道的记者为什么不推测假药来自欧洲?如果探究乌干达市场上假药的来源,我敢说一定有的来自欧洲,或者"据报道"来自欧洲。”

肯尼亚方面表示,西方媒体报道“有失公允”,不良药品的源头可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这样的指责显然“过于偏颇”。肯尼亚药品信息、药剂和有毒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史蒂夫·齐玛图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假药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并不应该针对某个国家、某一地区,或者某种特定药品。对于主管部门以及决策者来说,消除假药隐患最重要的是加强药品监管,加大对假冒药品的打击力度。“我们并没有确切证据来证明中国是假药的"发源地"。”齐玛图说。

“中国制造”受损

尽管通过正常合法渠道进入乌干达的中国药品没有问题,但卢夸戈承认,的确不排除有人盗用“中国制造”标签行非法之事。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青蒿素类抗疟药近年来在非洲赢得良好声誉,一些品牌随即被非洲一些地下工厂、假药窝点仿制和销售。

此外,还存在真药因储存和使用不当,影响药效而被误认为假药。据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介绍,中国生产的抗疟药需要在规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光保存。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未能够保证药品的运输和储存条件,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和药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有确实证据来表明假药的来源地是中国,药品上是否明确标注了中国药品公司的产地。有些人和媒体就以此借口来打击中国,非洲大使馆应该做好详细调查,向公众作出交代。

“中国制药”之所以遭遇外媒盯梢,与“中国制造”当前遭遇的新挑战有直接关系。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降低,我国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压力在加大,在国际上寻求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实施产业升级均存在困难。“中国制造”当前正遭遇欧美“再工业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挑战,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欧元区的经济衰退风险正在增加,美国的失业率高企对居民的消费形成了抑制,日本也面临着出口放缓的压力,这些因素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以,不管是“中国制药”还是“中国制造”今后都必须加大贸易战略调整。

中国在非投资遭嫉妒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西方媒体丑化中国形象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其实与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部分发达国家相关人士复杂心态有关,负面报道的背后往往涉及到一些政治和经济利益。在非洲的假药有很多,不是只有中国,西方媒体只针对中国是一种不实报道。

中国投资非洲正遭遇来自欧美国家的强烈嫉妒,“假药门”背后是西方媒体对于非洲国家和中国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实及未来的不安和担忧。桂林南药副总裁苏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洲地区的药品市场过去基本被西方企业垄断,价格非常昂贵。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把价格较低的药品出口到非洲,不可避免地抢占了部分本属于西方制药企业的市场。” 昆明制药(600422,股吧)厂有关负责人认为,此次《卫报》的报道,很大程度上是道听途说,信息来源不准确,更大的可能是出自政治经济目的。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服务

收藏

--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