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到中国就贵 ”病态“进口食品市场到底怎么回事?

长沙长沙报纸道道:市民越来越爱吃进口食品,但“货到中国就贵”,黄油、罐头等纷纷涨价。更有韩国食品企业宣布要将黄油产品的价格上调,平均上涨15%。韩媒将涨价原因归结于“近年来中国人开始喜欢吃黄油”,并表示“中国人吃啥啥涨价”。

进口食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黄油、罐头、蔬果等进口食品越来越爱,超市也“投其所好”,纷纷增设进口食品专区来摆放各种各样的进口食品,还有进口食品展销会;除了各大实体超市外,也有很多市民选择京东、淘宝等电商渠道来购买进口食品。

据京东商城数据,新年期间的销售额同比去年翻倍,进口生鲜产品的销售额飙升14倍。在多项进口产品中,京东特别指出来自澳洲、新西兰和智利的樱桃,销售额在冬季达到顶峰。进口大虾和牛肉销售额占进口生鲜食品总销售额近一半,澳洲、乌拉圭和新西兰的牛肉非常受欢迎。

数量多了,但价格没便宜安全没保障

中国消费的增多和进口食品受欢迎的同时,却伴随着价格大涨,甚至中国售价比生产国及其他市场价贵出一截,这反映一种”变态“现象——进口商品一到中国市场就身价暴涨。

“这款牛奶之前只要9.9元,现在怎么要19.9元了?”坐地起价,9.9变19.9,这是很多进口商家一贯手段。今年情人节的时候,进口巧克力就纷纷涨价,奶粉、小龙虾、海鲜水产都不同程度的涨价。

而另一些问题——“进口食品频现安全问题”、“进口食品在本国和中国两套标准”、“进口食品涨价”等也随之爆发。

昨日“15款进口乳制品登黑榜”,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显示,澳大利亚的2批次酸奶超过保质期;前日,“高价回收进口品牌空奶粉罐引热议”;同样是前日,一批来自美国的蛋白粉因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被退运……

如何能吃的好又花的少

进口食品在中国市场诸多病态表现与中国市场“缺乏”相关产品有关,求过于供。进口商品“待价而沽”,一但打开市场就会提升价格。

但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崛起以及国际购买渠道的畅通,进口食品选择更多,供需平衡才能平衡市场价格。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升级也促使消费方式的转变,更趋向于安全健康、小众、高性价比的食品。